杭州李姐最近在家长群里凡尔赛:“秋假+国庆凑了11天泽巨配资,带娃去喀纳斯机票酒店全订好了,比国庆正日子便宜一半!更重要的是终于不用在黄金周挤成沙丁鱼了!”
消息刚发,立马有人跟上:“这才是亲子游爆款假期啊!”
可下一秒就有家长破防:“便宜有X用?我和老公要上班,娃送去托管班每天150元,还不如不放。”
这届家长对春秋假的态度,简直是火锅里的鸳鸯锅——一半沸腾着“错峰游”的期待,一半冷着“没人带娃”的焦虑。
但不管家长怎么吵,酒旅行业已经把算盘打得噼啪响。毕竟能分流黄金周的“人挤人灾难”,又能激活春秋淡季市场,让消费热度从扎堆爆火变成均匀升温,这样的红利,谁看了不心动?
有酒店人直言:“凭空多出两个消费高峰,这种送上门的钱,谁不想要?”有民宿老板直言:“往年9月闲得刷短视频,今年提前一个月满房,这红利太香了!”
但谁能要到这波红利?
什么是春秋假?
先搞清楚一个事:春秋假不是新瓶装旧酒。
早在2013年,国务院办公厅《国民旅游休闲纲要》就提过要探索;2025年更是政策密集期——3月《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》、9月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发文,连续“加buff”。
图源:官方网站
核心逻辑很简单:总假期不变,把寒暑假的“肥肉”切一点给春秋,既让学生少卷点书本多亲近,也给旅游市场“松绑”,从“旺季挤破头、淡季冷清清”的怪圈中跳出来。
杭州11天连休“炸场”泽巨配资,酒旅行业抢食第一波红利
9月28日起,杭州中小学生开启3天秋假,和国庆8天长假无缝衔接,直接凑出11天“超长待机”。这波操作直接把旅游预订炸成了烟花!
携程数据显示,杭州出发的亲子游产品预订量同比暴涨,飞往长白山、敦煌等赏秋目的地的机票预订量环比增加,“杭州-延吉”“杭州-阿勒泰”等航线“手慢无”。
图源:摄图网(ID:500258679)
有家长吐槽:“以前国庆抢票靠网速,现在秋假抢票靠手速,幸好提前三个月就盯紧了!”
作为全国最早推行春秋假的城市,杭州从2004年就开始试点,最初春假长达15天,目的很纯粹:让学生睡好、休息好,并在杭州最美的两个季节走出课堂、拥抱大自然。
如今20多年过去,杭州的春秋假已形成“3天短假+法定长假”的固定模式,并在今年春假首次推出托管服务,为家长不能陪伴的孩子组织各种活动。
今年秋假,已经有学校联合景区同步推出研学菜单,“跟着文物学历史”“湿地生态观察”等20多个主题活动,学生可自主选择参与。
图源:摄图网(ID:507734954)
不止杭州,各地的春秋假正玩出“因地制宜”的花样。
湖北恩施直接把春秋假拉长到“各不少于1周”,明确要求与双休日、法定假衔接,还鼓励幼儿园同步实施。
广东佛山则采取“弹性方案”,2025-2026学年秋假定在11月12-14日,2025-2026学年春假,安排在“五一”假期前后,共两天。
最有意思的是北京泽巨配资,没明说放春秋假,却悄悄把寒假从30天改成37天,相当于变相给了个“冬假”。
而江苏、四川等多地教育部门已经开始研究春秋假相关事宜。
值得注意的是,无论假期设定在什么时候,不管时间长短,“行万里路”已成为各地春秋假的标配。
错峰游带火这些地方:小众地杀疯了,县城酒店逆袭
春秋假的落地,正在悄悄改变旅游市场的“潮汐规律”。
以往国庆假期,九寨沟、张家界等热门景区总是“人满为患”,2024年国庆九寨沟单日接待量突破5万人次,游客吐槽“看的不是风景是人后脑勺”;反观9月、4月这些“淡季”,景区门可罗雀,民宿老板只能靠刷短视频打发时间。
而今年秋假,情况正在发生变化。
马蜂窝数据显示,9月以来,“十一错峰游”搜索量环比增200%。阿尔山、腾冲、盘锦等小众目的地热度暴涨,其中阿尔山搜索量涨340%,辽宁本溪“中华枫叶之路”涨371%,这些以往国庆后才火的赏秋地,提前一个月就迎来客流高峰。
更值得关注的是“省际交界游”,携程数据显示,昭通(云贵川交界)、贺州(桂湘粤交界)等地的订单同比增58%,不少游客选择“一次旅行逛三省”,避开热门城市的拥挤。
景区也在主动适配春秋假需求,推出对应产品及服务。
以黄山风景区为例,就携市内六大景区(太平湖、花山谜窟、西递、宏村、齐云山、唐模)针对杭州秋假推出免票福利活动。游客可以在黄山风景区领取“满95元减95元”的杭州秋假消费券,用于预约并购买半价门票。
图源:黄山风景区微信公众号
“往年9月底都是淡季,今年不少带娃的游客都提前预订了,我们临时加开了3个研学团。”黄山景区工作人员透露。
酒店民宿更是尝到了“错峰红利”。浙江淳安县一家临湖酒店老板告诉迈点,往年9月入住率不足40%,今年秋假期间预订率已达90%,还新增了“亲子农耕体验”等服务。
贵州荔波的民宿则推出“秋假套餐”,包含小七孔门票+布依族非遗体验,价格比国庆便宜,吸引了不少上海、广州的家庭游客。
途牛数据显示,国内县一级城市的酒店预订量占比从去年的28%升至今年的41%,九寨沟县、布尔津县(喀纳斯所在地)等赏秋小城,更是跻身酒店预订TOP10。
以前这些地方是“顺带路过”,现在成了“专门目的地”,酒旅行业的蛋糕正在被重新切了一遍。
别光喊好!这些坑不填,春秋假就是“半吊子工程”
尽管春秋假的好处显而易见,但要真正实现“学生减负、缓解旅游压力、提升体验”的目标,还得补几个“小短板”。
“娃放秋假,我和老公都要上班,只能把他送到托管班,这假放得反而成了负担。”杭州家长刘女士的吐槽,道出了双职工家庭的普遍困境。
数据显示,目前我国职工带薪休假落实率不足50%,不少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,很难让员工在春秋假期间请假陪娃。
“我们也想陪孩子出去玩,但项目赶工,根本没法请假。”一位互联网公司员工无奈表示。
学校也有一堆顾虑。广州某小学班主任坦言,春秋假期间的安全责任、费用合规性是最大难题:“组织研学要考虑交通、住宿安全,还要协调家长意见,有的家长觉得收费高,有的担心孩子受累,很难平衡。”此外,教学进度也是顾虑之一,“缩短寒暑假后,课程要重新调整,担心赶不上进度。”
酒旅行业也有隐忧。现在大家都在抢春秋假的钱,但服务没跟上——有的民宿搞“亲子套餐”,其实就是加个儿童牙刷;有的研学团就是“走马观花”,跟普通旅游没区别。等家长新鲜感过了,这波红利就没了。
针对这些问题,各地也在积极探索解决方案。
佛山明确要求学校在春秋假期间提供免费校内托管,开放图书馆、操场等设施,还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兴趣课程;杭州则将“落实职工带薪休假”纳入工会考核,鼓励企业为有子女的员工提供“弹性休假”;湖北恩施更是联动文旅、教育部门,推出“政府补贴+社会资源”的研学模式,博物馆、科技馆等场所免费向学生开放,降低家庭出游成本。
对家长来说,能避开人挤人;对酒旅行业来说,能摆脱黄金周依赖;对学生来说,能少卷点书本——这是三赢的事。
但要实现三赢,光靠喊口号没用。得让企业真正落实带薪休假,让学校有底气组织活动,让酒旅行业做出真材实料的服务。不然春秋假只会变成“家长的负担,行业的短期狂欢”,最后不了了之。
这个秋天,随着更多城市加入春秋假试点泽巨配资,我们或许能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旅游图景。
杨方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